“百城千人扶贫计划” 一辆车头挂着雷锋画像、车尾写着“为人民服务”的白色面包车,车内放着被褥、煤气罐等生活用品,这就是刘光建的全部家当,也是他长征路上的“家”。刘光建来西安已经1个月了,他是来西安收徒弟的,他教授徒弟的技术很简单,就是擦皮鞋。 刘光建的目标就是要在2013年,也就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的时候,行走全国100个城市,让1000名残疾人和下岗职工走上就业之路。就是这个“百城千人扶贫计划”的目标,支撑着已年过半百的刘光建孤身踏上了漫漫长征路。“等过了2013年我就跑不动了,我就在我的家乡建一个青少年教育中心,教育我们的后代。”刘光建说他是在弘扬一种正气,是想倡导更多的人来学习雷锋精神。 西安是刘光建走的第41座城市。6年来,刘光建已经走过了甘肃、宁夏、山东、河南等8个省区40个城市,走过的每个城市里都留下了刘光建帮助组建的擦鞋班,共有248位残疾人和下岗职工走上了自力更生的谋生之路。据了解,刘光建收的徒弟们现在每月都有600到800多元的收入。所到之处,对刘光建总是有人赞扬感叹,也有人鄙视菲薄。有人对刘光建的做法提出质疑:“说是学雷锋擦鞋为什么还要收钱,恐怕是想出名吧。”对此,刘光建总是淡然一笑。他曾是学雷锋标兵1956年,刘光建出生在四川省彭州市的九陇镇(现名为丹景山镇)的一个小村庄。15岁刘光建应征入伍,成为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沈阳军区某部的一名战士。1973年,刘光建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国十大学雷锋标兵”称号。 回忆起在部队的那段生活,刘光建还是像当年那样满怀激情。那时的他处处以雷锋为榜样,业务本领样样领先,时时处处救人之急,解人之难。1971年冬,部队驻地农场新盖了3栋新房,电灯还没有来得及安装,就有11户职工家属搬了进去。刘光建想,这黑灯瞎火的多不方便,于是他找来一些空墨水瓶,做了11盏小油灯挨家挨户的给送去。过了两天,刘光建想这些小油灯该添油了,晚饭后,他就向班长请了假,拎着煤油瓶,又挨家挨户的把煤油填满。后来,3栋新房都安了电灯,但是11家住户却没有一家把小煤油灯丢掉。 走上漫漫擦鞋助残路 1975年,从部队复员的刘光建被分到西藏农牧厅从事气象工作,“可是自己肚子里的那点墨水,很难适应这种需要专业技术的生活。我想自己选择一条人生道路,就是想做点对老百姓有意义的事情。”刘光建回忆说。 回忆起曾经在农牧厅的工作,刘光建回忆说:我觉得那是“入错了行”。在机关干部岗位上的默默无闻与曾在部队里的辉煌一时形成了很大反差,刘光建感觉失去了自我。1998年,刘光建在报纸上看到南方一个省委书记为了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亲自到街上擦皮鞋的报道,刘光建便萌生了通过擦皮鞋为群众服务的念头。他了解到,全国尚有百万残疾人未实现就业,大批的残疾人因身体缺陷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于是,当年刘光建一纸辞职书,结束了自己的公职生涯。同年底,刘光建决定以教人擦皮鞋、组建擦鞋班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巡回扶贫助残。 独行6年学雷锋 1999年,没来得及在家过完春节,刘光建就匆匆收拾好刚刚置办齐全的擦鞋工具,骑上自行车上路了。 甘肃是刘光建的长征第一站,他在敦煌街头打出收徒助残的招牌八九天后,仍然无人响应。刘光建就找到当地残联,按照残联提供的线索,骑着自行车全市到处游说。最后终于在当地媒体的帮助下,刘光建的第一个擦鞋班———“敦煌女子擦鞋班”终于组建成功。他给每人分发了一套价值100元的擦鞋工具,然后把班里的12名成员3人一组分成4组,组成了一个有纪律的经营集体。 为了更好的实施自己的助残计划,刘光建就背着家人,悄悄将家中仅有的2万元取了出来,用1.5万元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剩下的5000元就成了他扶贫的启动资金。为了这事刘光建的家人至今仍埋怨他。6年下来,老刘的足迹已走过40个城市,这些城市里也留下了40个擦鞋班。他常年跟这些擦鞋班的成员保持着联系,每个人的姓名、住址,老刘都详详细细地记在本子上,这些人都是老刘手把手教出来的,每个人都用着老刘免费赠送的擦鞋工具。 酸甜苦辣走征途 出门6年来的2000多个日日夜夜,刘光建说自己只回过两次家。最让刘光建心痛的便是5年前他的84岁的老父亲去世。因为没有手机,家人和他联系不上。等到他将电话打回家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多日了。噩耗袭来,刘光建顿时泪如泉涌,悔恨难当,这也成了刘光建抹不去的痛。 刘光建在自己的长征路上体会最多的还是人们对他的支持与关爱。那是在山东济宁,大年三十晚上,雪花飘落在空旷的大街上,看着别人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刘光建却像往常一样独自吃着猪肉炖白菜,听着收音机中传来的春节特别节目,在寒冷的雪夜中等待着新年的到来,盼着在未来的长征路上能多收几个徒弟。夜里10点左右,车外的雪越下越大,这时一位素不相识的小姑娘,突然出现在了刘光建的车窗外,手里还端着一盘热腾腾的饺子。一时间,刘光建这位不轻易流泪的四川汉子,却在小姑娘面前流下了男子汉的泪水。 长征路上的无奈 在西安一个月的时间里,刘光建共收了6名徒弟,其中下岗职工2人,4名残疾人。刘光建在西安收徒,建擦鞋班的任务也已基本完成了。谈起西安之行的感受时,刘光建却显得有点遗憾:“西安的市民对擦鞋好像不太关注,来了1个月了,总是围观的人多,真正能够愿意参与进来的人并不多,所以10个徒弟都没收够。 在外“漂泊”了6年,期间刘光建只回了4次家,而每次回家也只有短短的半个月,妻子、女儿也开始慢慢习惯并理解了老刘的生活。刘光建准备5月21日离开西安,继续他的长征路。刘光建说:“再走一两站,我要回家一趟了。也该回去看看了,看看妻子和女儿。”记者李博海 |